西藏左贡县,位于藏东高原,横断山脉南段,平均海拔3800多米,有着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被誉为“藏东明珠”。这里山高谷深,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适合山核桃生长的优沃环境,现有成片野生山核桃林近70公顷,平均树龄超五十年,年产野生山核桃超百万斤。
之前,左贡的核桃只是统一收集,然后批发售卖,经济效益不高。援藏工作要“输血”更要“造血”,只有在当地发展适宜的产业,才能提升内生动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如何将左贡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变“输血”为“造血”?而今,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厦门工作组是这么干的……
从无到有,帮助核桃油产业“扶上马”
在左贡县,福建省援藏队厦门工作组历批援藏干部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助力当地发展产业发展。他们邀请专家先后六次对核桃周边产品进行可行性研究,反复论证、市场调研,发现核桃的油脂含量高达65%~70%,居所有木本油料之首,有“树上油库”的美誉,最终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厦门工作组确定以核桃为突破口,把野生核桃油作为产业援藏发展方向,让核桃树成“致富树”。
经过集聚资金、集合政策、集拢人才……接续奋斗六个寒暑,在一批又一批福建省援藏队厦门工作组的辛勤努力下,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从无到有,在左贡地域建立了第一座高标准、全环节、现代化的食品加工企业,并通过引进国内先进的山核桃精炼设备,采用一级液压,二级螺旋压榨的技术,帮助核桃油产业“扶上马”,一颗颗山核桃经过精心的压榨和提炼,变成了色泽金黄、香气扑鼻的核桃油。
就这样,一条群众满意、市场认可、可持续经营的产业援藏新道路,被福建省历批援藏工作队厦门工作组“榨”出来了。如今,由核桃压榨而成的核桃油已经成为左贡农牧民的一个重要经济产业。
从小到大,实现核桃油产业“送一程”
援藏工作是接力棒,一棒接着一棒。2022年7月,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厦门工作组接过了产业援藏的接力棒。在原来基础上,完善商品生产许可证,引进厦门建发对产品的设计包装、物流、仓储、配送进行全链条支撑,实现了核桃油从产品到商品的成功转型。
为了让左贡的核桃油走出大山,走向市场,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厦门工作组在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上也下足了功夫。他们帮助企业注册了“山海一鹭”商标,为产品穿上了精美的外衣,厦门亦称鹭岛,这样的名字充分体现了厦门左贡两地一家亲。2023年,在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厦门工作组的协助下,左贡县被纳入厦门消费帮扶范围,每年可获得3000万左右的消费帮扶额度。此外,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厦门工作组不仅将左贡的核桃油带回了厦门,还带到了全国,让更多人品尝到了这份来自高原的珍贵礼物。
从小到大,经过三批福建省援藏队厦门工作组的接续努力,左贡核桃油产业已初具规模。截至2024年5月,公司累计销售核桃油26.4万瓶,产值1980万元以上,实现核桃油产业“送一程”。
从弱到强,助力核桃油产业“市场化”
一颗颗的小小核桃,一滴滴香香的核桃油,凝聚着福建省历批援藏工作队厦门工作组和左贡人民的无数心血,承载着左贡人民增收致富的希望。
为了扩充产品种类,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厦门工作组正在协助企业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开发核桃仁、核桃香熏、文玩核桃产品,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包括核桃林旅游、核桃渣饲料生产等方面下足若夫,以进一步提高产品利用率及利润率。目前,通过消费援藏实现了群众增收600万元,实现直接就业70人,已初步实现核桃油产业建设,产业援藏渐出成效。
市场化是可持续的关键。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厦门工作组加大对核桃油市场化运营的探索,协助企业借助抖音、电商等新媒体平台,通过拍摄核桃油品牌宣传片,增加左贡核桃油产业宣传力度,积极推动在厦门地铁空间布设“山海一鹭”核桃油产品广告,积极与航司洽谈航线广告;同时,还借助左贡318客流优势,设立产品海报,加大引流,推动核桃油产品进驻商超、酒店等渠道,全力推进产品市场化。从弱到强,实现生产、加工、宣传、销售的良性循环,助力核桃油产业“市场化”。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特色农业项目在左贡生根发芽落地,变“输血”为“造血”,带动了一大批农牧民就业增收,成为产业振兴的有力抓手,提升了农牧民的幸福感。
“我们通过导入厦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资源,以产业援藏为主体,以消费援藏为助力,通过消费援藏带动产业援藏,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型,给左贡培养了一批管理、技术人才,留下了一个实实在在、带不走的产业,走出了援藏产业扶持的一条新道路。”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厦门工作组组长、左贡县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柯海涛告诉记者。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