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大家越来越关注饮食健康,“高油酸食用油”也就趁势火了起来。
有人说,这类油比通食用油更健康,日常食用还能保护心血管。
也有人说,这种油是一种智商税,使用不当甚至可能致癌。
到底哪一种说法才是真的呢?
PART 01
高油酸食用油好在哪里?
先说答案:高油酸食用油确实有一些优点。
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高:油酸是高油酸食用油中的“明星成分”,不仅能为身体提供能量,维持日常活动,还是合成细胞膜的重要原料,能让细胞膜更加稳定。高油酸食用油的油酸含量更高,以花生油为例,普通花生油的油酸含量通常在 40%—60% ,而高油酸花生油的油酸含量一般在 75% 以上。
氧化稳定性强:油酸的化学结构赋予了高油酸食用油出色的氧化稳定性,在储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还能减少油脂氧化带来的健康风险。
维生素 E 含量丰富:高油酸食用油还富含维生素 E。维生素E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它与油酸之间存在协同抗氧化作用,有助于保护人体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对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有着积极意义。
目前研究显示,日常使用高油酸食用油,确实可以为食用者带来更多的健康效益。
1. 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多项研究表明,油酸能够很好地调节血脂状态,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坏胆固醇”;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即“好胆固醇”的水平。这种调节作用有助于减少血管壁上的胆固醇沉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从而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2. 促进体重管理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高油酸食用油在体重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可能是因为油酸能够影响脂肪代谢,促进脂肪的氧化分解,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堆积。对想要控制体重的人来说,选择高油酸食用油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3. 抗炎作用
临床研究发现,高油酸食用油具有一定的抗炎积极作用。炎症是许多慢性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高油酸食用油中的成分能够调节体内的炎症反应,降低炎症指标,改善炎症相关症状,这为预防和缓解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PART 02
“好油”也能变“坏油”
需要注意的是,高油酸食用油虽然具有诸多优点,但在烹饪时需要注意温度,否则“好油”也能变“坏油”。
当油温过高时,高油酸食用油中的营养成分会被破坏,还可能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如反式脂肪酸、多环芳烃等。
这些物质对健康有害,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的发生风险。
在使用高油酸食用油时,烹饪温度一般不宜超过 180℃。
日常烹饪时,如果没有温度计来精确量温,大家可以通过观察油的状态来判断油温。
当油微微冒烟时,油温大约在 160℃;当油开始大量冒烟时,油温已经过高,应避免使用。
此外,重复使用食用油也是一个常见的错误做法。
食用油在高温烹饪过程中,会发生氧化、聚合等反应,产生有害物质,如醛类、酮类等。这些物质不仅会使食用油的品质下降,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增加患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风险。以“健康”著称的高油酸食用油也不例外。
因此,为健康着想,油炸食品时应及时倒掉用过的油,不要重复使用。
妥善使用高油酸食用油只是健康饮食中的一环,合理膳食、控制食用油的总摄入量也很重要。
我们应该倡导理性消费观念,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食用油,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才能为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