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餐桌上,产自东北的大米近些年受到青睐。
东北大米“低调”登场源自中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调”格局的改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较2014年增长2.4%,同期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的粮食总产量均有所增长,但浙江出现了明显负增长。
“必须跳出浙江的一亩三分地来思考问题,产销合作需要有所突破。”浙江省粮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毛利豪坦言,浙江省是粮食主销区,也是粮食缺口大省,64%需要依靠省外调入或进口。
一边是东北粮食的高库存,一边是南方省份逐渐差异化的粮食消费需求。仅2015年,浙江省农发集团下属的3家企业共调运东北粳稻(米)47万吨。“东北大米营养成分高、口感好、绿色无污染,品质优良,深受浙江老百姓的欢迎。”浙江省粮食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2013年国家出台政策,东北三省之外的其他28个省份到东北地区采购粳稻和玉米,运回本省销售、加工或转为储备的,财政给予每吨140元一次性费用补贴。3年来,中央累计投资20.6亿元,建设了一大批现代粮食物流设施,形成了一批集粮食仓储、物流、加工、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粮食物流园区,长江通道基本形成。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杨万江教授认为,“北粮南运”是全国粮食一盘棋的必然产物,将从产品结构与区域结构两个维度上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东北产出的大米端上浙江的餐桌,供给与需求之间,呈现的是一种区域性资源的有效配置。”杨万江说。
来源:新华社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