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四川玉米高产攻关 30 年成果(峰城经验)推介暨丘陵山区农机现场观摩会在宣汉举行。记者从现场获悉,该地创造西南山地玉米高产纪录,全县玉米由单产1995年的238公斤增长到2023年的530公斤,全县玉米产量大幅提升。
达州宣汉县峰城镇龙泉村位于县城60公里处,海拔1100米。“宣汉地区生态条件复杂,灾害与病虫害频发,昼夜温差小,不利于玉米产量形成。”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首席专家李少昆说。
然而,这里却是“峰城经验”的发源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主攻旱粮,突出抓好玉米的粮食增产思路,下好藏粮于技“高位棋”、科技赋能“先手棋”、技术到田“组合棋”,聚焦玉米高产、高质、高效技术更新换代,经过三代农业科技人员坚持不懈抓创新、全力攻关促高产、熟化技术重转化,3次创造了西南山地玉米高产纪录,种粮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用玉米产业托起了丘陵山区农业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
聚焦技术创新 实现三次迭代
据了解,宣汉为破解地理位置劣势的难题,在技术创新上实现了三次迭代。
90年代,宣汉总结形成“良、早、垄、密、肥、防”六字高产技术,用配套技术取代传统技术,玉米产量大幅提升──实现了首次迭代升级;
2000年左右,围绕“千斤粮万元钱,吨粮田五千元钱”的助农增收目标,探索研究“玉/菌”、“玉/豆”、“玉-菜”等复合种植模式,走出了一条粮增产、钱增收的种植新路径──实现了第二次迭代升级;
近年来,在耕、种、防、收等环节推广应用适宜丘陵山区玉米生产的轻简、高效的农业机械,研究示范肥水一体化新技术,集成推广“品种优质化、技术轻简化、栽培绿色化、作业机械化”的绿色轻简栽培技术──实现了第三次迭代升级。
“例如,为实现玉米攻关高产;选用了登海605、登海618、成单3601等耐密、抗倒、中偏大穗型玉米新品种。”宣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肖红介绍,“采取盖膜增温育苗,争早抓主动;应用定距打孔器,精准移,确保亩播栽6500株左右;以重底早追为施肥原则,增施P、K肥和有机肥。采取水肥一体精准追施苗肥穗肥;按‘一喷多防’管理方式,以玉米斑病、锈病、螟虫、蚜虫等为重点的病虫防治。”
针对丘陵山区坡耕地比重大、田块规模小等特点,引进应用了轻便、灵活、高效、适宜的“耕、种、管、收”玉米生产机械。“部分农机针对丘陵山区地形特点设计,能够高效地完成耕地、播种、施肥、收割等作业环节。”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永红介绍说,如:集旋耕施肥播种、北斗智能定位 、株距无级调节为一体的2BYSX-4型和2BYSX-2型玉米耕播机,作业效率8-12亩/h,比人工快15倍。轻便适用的2BTD-4C型履带自走式电动玉米播种机,有效缓解了“巴掌田”、“鸡窝地”机械化作业难题,且工作效率是人工的10倍之多。由于机械作业播种精准,施肥精量,增产效果明显。据统计,仅机播一项,亩产比人工栽培增产50.6公斤,节约劳动力成本180元(3个工),每亩节本增效300元左右。
“按全程机械化(机耕、机播、机管、机收)种植方式,开展不同玉米品种,不同种植密度超高产栽培试验,筛选适宜我县,乃至西南片区宜机化吨粮玉米新品种,及其相应的种植密度,为创造玉米单产过吨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刘永红说。
聚焦模式探索 实现三次转型
技术推广模式上,宣汉县在技术服务上改单纯推广种植技术为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指导,推广方式上改单纯技术培训为技术指导、专家大院、科技超市、数字平台、互联网+,多功能综合应用,确保农民技术学得会,用得上,做得好。
为实现生产经营模式转型,当地积极发展种植大户、家庭农场、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流转土地种植玉米,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改农户单打独斗为新型主体+基地+农户模式。
此外,在模式研究上当地改单纯依靠本县技术力量为“内搭平台、外联院校”发展路径,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双向“互动”,集聚国、省、市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高端人才开展“四新”技术创新研究,实现了科技研究模式转型。
“宣汉综合利用玉米行间优势,提高单位面积种植效益,成功探索除了‘玉-菌、玉-菜、玉-豆’等粮经复合高效种植模式,因地制宜创建了‘吨粮田五千元钱’‘千斤粮万元钱’新典范,为盆周山区发展现代农业和实施科技成果大面积转化提供了新样板和新模式。”据肖红介绍,去年在峰城玉米核心区示范的玉-菜模式和玉-菌模式,经测产:玉-菜模式玉米亩产700公斤,产值1820元,蔬菜亩产3750公斤,产值9750元,总产值达11570元;玉-菌模式玉米亩产700公斤,产值1820元,灵芝亩产300公斤,产值24000元,总产值达25820元;玉-豆模式玉米亩产700公斤,产值1820元,大豆亩产110公斤,产值680元,单季产值2480元。
“宣汉玉米高产攻关的经验不仅是对我们国家,将来对周边国家的山地玉米种植发展都是有借鉴作用的。”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首席专家李少昆说。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