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料培育到工艺革新,从科研突破到品牌升级,山东省莒南县凭借深厚的花生资源与全产业链思维,激发花生产业“接二连三”新活力,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通过产业分工、相互协作、关联经营、集群发展形成“一条龙”式产业链条,孕育出以金胜粮油、玉皇粮油等为代表的粮油行业标杆企业及产业集群。
走进金胜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的智慧加工厂区,生产车间内的流水线正在满负荷进行灌装,这批产品经过包装打包后即可发货。
作为全国花生油加工领域第三大企业,金胜粮油的领先地位源于对产业链各环节的极致把控。扎根“中国花生之乡”,全县40万亩花生种植基地、15万吨花生年产量为其提供稳定的原料保障。自建千亩高标准花生良种培育基地,企业联合顶尖专家团队培育出高油酸、高含油、高蛋白新品种,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6000多亩示范基地,辐射带动20万亩花生种植面积,从源头锁定原料品质。
金胜自主研发的“七星初榨工艺”拿下国家发明专利,磁选色选、臭氧杀菌、智能烘烤等7道工序,破解了传统加工“三高一损伤”难题,最大程度地保留花生油的天然原香与营养。他们还携手江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搭建起国家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等10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以科技赋能产品升级,让高于国标、优于欧盟标准的内控体系从原料检测到成品检验实现全流程追溯。
同样闪耀的还有玉皇粮油。从巷陌小油坊到鲁东南最大综合粮油加工基地,这家“中华老字号”用75年走出了一条“专注+创新”之路。传承自创古法特香食用油制取技艺,玉皇以“科技兴粮”推动智能化转型,建成高度自动化的粮油智能产业园;延伸产业链条,探索花生数据价值应用,开发产业链金融产品,打造全国性花生交易中心,实现“物流、信息流、价值流”三流合一。依托与中国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的产学研合作,他们研发出120多种“高精特新”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玉皇粮油已涵盖农业、加工、物流、金融等领域,年营收近30亿元、综合加工能力60万吨,蝉联中国食用油加工企业50强,更填补了花生行业“中华老字号”的空白,成为老字号转型升级的典范。
龙头撑起产业“脊梁”。在金胜、玉皇等龙头企业引领之下,该县以“做强做优”为目标,正以系统性规划推动粮油产业集群升级:推动100家花生加工企业与100家以上合作社建立订单合作与保护价收购机制的“百企百社”行动,支持金胜、兴泉、玉皇等企业深化合作、争创国家级龙头企业,推动香川、中利、瑞鑫等企业升规纳统,力争今年产值突破140亿元;加快建设投资4.6亿元的玉皇花生交易物流中心,打造期货交易市场与商贸物流集散地;组织企业精准对接海外客户,做强“买全球、卖全球”格局,今年花生进出口贸易量力争达22亿元;联合省农科院、河南正阳打造“鲁豫科技大走廊”,对新登记花生良种给予补助;推动粮油副产物增值利用、特香花生油精深加工等技术就地转化,力争年底新培育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规划建设1000亩粮油产业园,加快金胜粮油二期、白龙粮油20万吨植物油深加工等项目建设;整合资源统一“莒南花生”品牌,力争2027年花生区域品牌价值突破100亿元。
如今,该县已成为国家级花生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全国首批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试点县、“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全国最大的花生商品生产基地和出口贸易集散地,共有花生企业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8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全国花生油加工十强企业3家,花生成品油加工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初步形成以金胜、玉皇、兴泉、绿地等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国家级特色粮油产业“航母集群”,实现了花生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从单个企业的“单打独斗”到全产业链的“集群作战”,“莒南军团”正以匠心为魂、创新为翼,全力冲刺“中国花生产业名城”,为全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加“油”干!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