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数字科技 . 永红展业集团旗下展会

行业资讯

和美乡村|磁县:小核桃“敲”开致富路!

2025-10-10

在磁县推进产业振兴的进程中,一颗颗小小的核桃正乘势而上,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一变化在太行山丘陵地带的磁州镇徐家沟二街村体现得尤为明显——曾经贫瘠的土地上,如今漫山遍野的核桃树舒展着枝叶,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运转不息。从石头缝里生长出来的核桃,不仅让荒坡披上绿装、带动农户增收,更催生出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而这一切的蜕变,离不开村里成长起来的河北金碧园八十缸食品有限公司。

调整结构,破解土地荒芜难题

“以前种玉米,一亩地忙活一年剩不下500块,年轻人谁愿守着这穷山窝?”2015年,刚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苗树奎看着村里大片荒芜的耕地,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那时的徐家沟二街村,过半劳力外出打工,曾经的耕地也在时光流逝中逐渐撂荒。

转机始于一场 “头脑风暴”。苗树奎带领村“两委”干部多次外出考察,结合县林业局专家意见,决定不再种低产的玉米、小麦,改种耐干旱、耐瘠薄的核桃树,林下再间作花生、中药材。村委会定下每亩700元的土地流转标准,一期就成功整合600亩土地——这为后来金碧园八十缸公司的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正在核桃园除草的崔大娘算起收益账笑得合不拢嘴:“5亩地流转费3500元,我和老伴在园里干活每月各挣2000元,这好事打着灯笼都难找!”

立体种植,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核桃树要5年才挂果,这空档期咋办?” 面对村民的顾虑,县林业局技术人员给出了“立体种植”方案:在核桃树郁闭前的1-5年,林下间作花生、冬油菜,形成“树上核桃成行,地下作物飘香”的复合种植图景。数据显示,仅花生一项,亩产就达300公斤,按市场价5.5元 / 公斤计算,每年能带来157万元收益。

更让人惊喜的是其带来的生态效益:600亩核桃林每天能吸收40吨二氧化碳,释放29吨氧气,每亩还能节水190立方米。县林业局退耕办主任刘晓宁评价道:“这是真正的‘三赢’——地里长金子,山坡披绿装,村民笑开颜。”这番话成了这片土地的生动注脚。

延伸链条,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2016年,河北金碧园八十缸食品有限公司在徐二村成立。这家后来成长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公司,自成立之初便思路明晰: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将分散的种植、加工、销售环节串联成链。

他们先是将核桃种植基地扩展到2400余亩,通过“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加工”发展模式,让村民的核桃有了稳定销路。2021年底,公司建成配备无菌生产线的加工厂,采用低温物理压榨技术,让核桃“变身”为清亮的核桃油、香脆的琥珀核桃仁。其中“吉良康康”品牌核桃油还通过了绿色有机认证,品质足以与进口核桃油在石家庄商超同台竞技。

如今,徐二村的核桃产业链已覆盖种植、储藏、深加工、品牌推广全环节。金碧园八十缸公司每年深加工核桃400多万斤,年产值突破6000万元,带动1000多人就业。村民苗双全感慨道:“土地流转有租金,在公司务工有薪金,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示范引领,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2016年徐二村被定为磁县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后,金碧园八十缸公司牵头规划了生态旅游发展蓝图:依托核桃林建设观光步道,并搭配全自动化生猪养殖基地,着力打造“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健康养生”的生态旅游示范村。

从最初的600亩试验田扩展至2400亩产业基地,从单一核桃种植延伸至“种植-加工-直播-旅游”的全产业链条,这颗核桃的故事早已超越徐二村的边界。金碧园八十缸公司创新探索的“三金”模式(租金+薪金+股金),带动周边村庄集体经济年均增收数十万元;其全产业链发展经验,更成为磁县推广“一核多元”农业格局的范本。

太行山下的这颗核桃,不仅结出了累累硕果,更孕育出产业振兴的生动答案:立足本地资源选准发展路径,依靠企业带动凝聚发展合力,创新销售渠道开拓市场,就能让荒山变“金山”、让乡愁变“乡酬”。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

  • 时间:2026年5月26-28日
  • 地点:待定
  • 今天距"粮油会展发展网【官方网站】第十六届IGPE中国粮油展【官网】粮油展【官网】粮油精品展【官网】大米及装备展【官网】面粉及装备展【官网】杂粮精品展【官网】"开幕还有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