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过后,张潘池地里的农活拾掇利索了。稍闲下来,他细细算起了今年的收成。
张潘池是贵州省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农民,一辈子靠土地为生。今年他种了16亩高粱,“进仓1.5万斤,比去年增产近2000斤!”
同样16亩土地,增产从何而来?
“茅坡茅坡,山多石多!”长期以来,茅坡村土地贫瘠,近四成土地石漠化。这两年,当地以农用地整治为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增收的秘诀,就藏在这土里。”张潘池说。
先说土壤。通过削高填低、归并零散地块,原本分散的“补丁田”变成了连片沃土。曾经在石头缝里刨生计,如今土层厚实超30厘米,“土厚实了,高粱根系肉眼可见地粗壮,籽粒颗颗饱满!”
再看灌溉。以往村里浇灌高粱靠人挑马驮。如今高标准农田将灌溉渠修上山,接通了抽水管道。省了人力,水源也有了稳定保障,乡亲们再没为水发过愁。加上今年雨水充沛,高粱产量创下近年新高。
最关键是农机。今年机耕道串点成线,镇里大力推广农机。大伙儿见证了不少新鲜事:旋耕机翻耕土地、无人机统一飞防施药,收割机、脱粒机接连上场……
“光耕地、除草就能省上千元人工费,种地轻松多了,时间较以往还节省一半以上。”张潘池满脸喜悦。
作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高原农业省份,高标准农田是贵州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重要基石。截至今年8月,仁怀市建成高标准农田24.9万亩。
“水网、路网、农机全配套,土地更肥,种植成本更低。”茅坡村党支部书记杨智春也算了一笔账:整治后的农田亩均增产超50公斤。“种粮更有奔头,如今茅坡漫山遍野不见荒地,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了!”
今年高粱颗粒归仓后,张潘池又忙碌起来。去年收完高粱,他种上生长期短、采摘周期长的豌豆尖。“土肥水足,赶在高粱播种前豌豆尖连收五六茬,增收3万多元,实现了一地多收。”
“9月初着手整地,9月底播下了种子。”张潘池种满16亩豌豆尖,精心管护下,他有信心收入超过去年,“这么好的田,我们可舍不得让它荒着!”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