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数字科技 . 永红展业集团旗下展会

行业资讯

多重因素影响豆类高位波动加剧

2025-11-13

期货日报

自中美贸易摩擦缓和以来,美豆出口改善预期持续升温,成为美豆期价的重要支撑因素。但由于中国采购未能全面落地,美豆期价获得的反弹动能较为有限。同时,市场聚焦本周五美国农业部即将发布的月度供需报告。此前美国政府“停摆”导致10月供需报告未能如期发布,此次报告是时隔两个月的首次更新。市场高度关注美豆单产和出口数据的调整,这将直接影响美豆阶段性供需平衡变化。

市场预期美豆产量下调、库存上调

在美国农业部11月报告出炉前夕,市场普遍预期美国农业部将下调2025/2026年度美豆产量,年末库存可能温和上调。参与调查的22家机构分析师平均预估,2025/2026年度美豆产量为42.66亿蒲式耳,低于美国农业部9月预估的43.01亿蒲式耳;美豆单产为53.1蒲式耳/英亩,较9月预估的53.5蒲式耳/英亩下调0.4蒲式耳/英亩。产量预估下调主要是因为美豆生长季末期遭遇不利天气,对大豆产量形成了潜在的负面影响。

与产量预期相反,分析师预计美豆期末库存可能略微上调。平均预估美豆期末库存为3.04亿蒲式耳,高于美国农业部9月预估的3亿蒲式耳。这一调整反映出市场对美豆供应宽松的预期,但各家机构对库存预估的分歧较大,美豆阶段性供需平衡的调整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尤其是在中国采购尚未落地的背景下。

此外,分析师预计2025/2026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将上调至1.2421亿吨,略高于9月预测的1.2399亿吨。这一预期主要受到南美供应增加、全球需求放缓等因素影响。美国农业部的这份报告不仅会影响到美豆的阶段性供需平衡表调整,还将为中国采购策略调整提供参考。

南北美大豆供应前景分化

从机构气候预估模型来看,本轮拉尼娜呈现强度弱、持续时间有限的特点。本轮拉尼娜对南、北美洲大豆生产的影响呈现显著差异化,整体表现为“南美受益、北美承压”的格局。在南美,拉尼娜带来的多雨天气有效缓解了干旱风险。尽管播种进度因降雨不规律而延迟,但长期天气展望良好,巴西主要农业区土壤湿度适宜,为大豆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产量预期乐观。巴西多家机构连续上调2025/2026年度产量预期至创纪录水平,咨询机构AgRural预计产量达1.767亿吨,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预测产量为1.776亿吨。相比之下,阿根廷大豆播种刚刚启动,前期充足降水为大豆播种创造了有利条件。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指出,种植利润改善虽有利于生产恢复,但邻国巴西的庞大产量及出口优势持续制约阿根廷市场信心。总体而言,南美大豆供应格局以巴西创纪录增产为主导,阿根廷缓慢复苏为辅助,两者共同强化全球大豆供应宽松预期。相反,北美地区出现极端天气的概率增加,美国北部面临低温暴雪威胁,可能影响作物越冬及播种进度,而南部持续干旱将制约水分供应,加剧产量不确定性。

本轮拉尼娜通过改变水热分布,加剧南、北美大豆供需前景的差异。南美供应充裕格局持续强化全球大豆供应主导地位,美国产量波动风险上升,全球大豆供应“南强北弱”的竞争态势仍将持续。

关税调整重塑进口格局

当前,国内大豆市场正处于政策调整、供应多元与成本博弈的关键阶段。刚刚过去的一周,中国对美关税政策进行了精准调整,保留了13%的基准关税。这一举措使得美国大豆在商业采购上仍缺乏成本竞争力,巴西大豆凭借显著的价格优势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在此背景下,中国买家的采购策略更趋灵活务实。政策落地前后,进口商已加大对巴西大豆的采购,仅11月初就预订了多船远期大豆。尽管白宫宣称中国承诺在未来数月大规模采购美国大豆,但实际进口规模将取决于其价格竞争力。国内进口格局在政策引导下正朝着多元化、高性价比的方向重构。现阶段国内大豆市场弱现实格局依然明显。油厂受制于库存压力,开工率主动下调至51.1%的近7年同期最低水平。饲料企业物理库存天数小幅下降至7.75天,处于历年同期相对偏低水平,采购以刚需为主。

短期豆类市场受成本与政策预期支撑,但高库存与弱需求制约上行空间,整体维持高位震荡。后市焦点在11月中下旬库存拐点能否显现,美国农业部报告对全球大豆供需结构的调整,以及南美天气变化对大豆产量前景的影响。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

  • 时间:2026年5月26-28日
  • 地点:待定
  • 今天距"粮油会展发展网【官方网站】第十六届IGPE中国粮油展【官网】粮油展【官网】粮油精品展【官网】大米及装备展【官网】面粉及装备展【官网】杂粮精品展【官网】"开幕还有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