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永城市广袤田野上机器轰鸣,小麦播种工作正紧张有序地展开。
连日来,在永城市十八里镇柘树村,多台农机正抢抓晴好天气整地播种。“往年这个时候,播种已经结束了。”来自江苏的农业生产服务队伍负责人王勇每年两季农忙都会带队来永城揽活。他带领的农机队伍中,加装了北斗导航系统的大型农机一天能完成40多亩农田的耕种任务。
耕作现场,王勇指挥驾驶员缓缓放下旋耕播种一体机的起重杆,随后将复合肥料夹稳吊至种箱上方,划开包装袋,肥料均匀倒入箱内。装满盖好后,农机沿预设路线匀速前行。伴随着机器轰鸣,旋耕、碎土、施肥、镇压等工序一气呵成,高效作业后的土地平整如新。
“装上北斗导航系统,一键启动就能自动作业,电脑实时控制旋耕深度和肥料流量,让农业生产变得更轻松、更高效。”常年使用北斗导航系统,王勇深切体会到科技助农带来的便利。
不久前,这片农田还因土壤过湿让群众秋种犯难。在农技人员的“手把手”指导下,经过连日晾墒,目前土地已达到整地播种条件。这场推迟了半个月的冬小麦播种,终于启动。
“虽然土壤湿度仍然偏高,但已不影响耕种。”农田里,永城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韩海军在农机轰鸣声中,扒开土壤仔细查看湿度和播种深度,耐心向群众讲解小麦抗湿晚播技术要点,“现在播种深度基本控制在4厘米上下,正好适应当前墒情,有利于出苗。”
韩海军等永城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多次深入田间,为群众提供科学的排水散墒、整地播种指导。韩海军表示,近期降水偏多虽影响了秋收秋种,但也为来年小麦生长提供了充足底墒。科学应对这一“双刃剑”,才能实现粮食种植的增产增效。
受9月以来持续阴雨天气影响,今年秋收时序整体延迟,直接压缩了小麦播种的整地时间和适宜播期。面对这一挑战,永城市农业农村部门将抢收抢种作为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农民收入的首要任务,全力打响“三秋”生产攻坚战,努力从不利天气中抢回农时。
进入“三秋”以来,永城市农业农村部门提前谋划,强服务、稳农心,积极动员农民利用晴好天气抢收,多措并举保障“三秋”生产,最大限度确保秋粮安全生产、应收尽收。
秋收前,为减轻阴雨天气对秋粮生产的影响,永城市农业农村部门迅速行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协作,组建技术指导小组,抽调农技骨干组建包联指导组深入乡村一线,围绕排涝降渍、作物护根、病虫害防控等关键环节,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有序开展秋粮后期管理指导。同时,提前组织5万余台(套)农机具投入“三秋”生产,包括拖拉机、秸秆还田机、播种机等,确保天气转晴后能快速开展作业。
当下,永城市正紧抓播种关键期,积极调配农机、化肥、种子等生产要素,全力保障物资供应,推广小麦晚播、抗湿晚播等良技良法,科学推进小麦适墒播种,为来年粮食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