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油学会 . 永红展业集团旗下展会

专家解读

王瑞元:浅析中国粮食产业现状

2023-04-10
王瑞元:浅析中国粮食产业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改革开放成果吸引大量资本前来逐利分红。1994年美国的布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吹响了炒作“中国粮食刚性需求”的号角。住房、粮油、原油、铜、铁矿石、土地这些基础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使国人改革开放的成果被国际资本分羹。事实上:不是谁来养活中国,而是中国消费高房价、高原油价格、高商品价格在养活世界。 
96年前后,我国粮食体制改革取消了统购统销,实行股份制改造,粮食产业正式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俗话说“谷贱伤农”,但现在想想粮食价格高了真的会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吗?其实,粮食的产量与价格并非多多益善越高越好,任何事物都要有适度,需要国家层面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调控。粮食产业的问题不单单是粮食本身的事情,下到农民收入的切身利益,中间是加工贸易的流通问题,上层是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战略政策等系列问题。因此,我将从耕地与种植、贸易与加工、产业发展等几个层面简单谈谈粮食产业的问题。
一、稳保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产量“十一”连增 
记得曾经有一个刚刚进入粮食行业的同事问我说:“为什么美国的进口大豆漂洋过海这么远运到中国,反而比我们当地的国产大豆还要便宜呢?他们不会亏本吗?”其实这个问题直接问到了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症结上,虽然我国现拥有18亿亩耕地面积,但只占全世界可耕地面积的7%,却养活了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这是值得全世界人民认可的贡献。 
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领域里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由于我国大部分耕地都是小农户散种散收,种子品种五花八门,粮食品质参差不齐,这就使得粮食加工企业和贸易商,很难保证粮食的品质一致,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在采购原粮的过程中整理筛选的成本。另外,中国14亿人口中70%以上是农业人口,由于众多的农业人口每家每户的思想无法统一,导致每个粮食品种无法连片种植,加上复杂的自然条件使得我国难以推进规模化和机械化农业发展。  对比美国的农业发展就能得到本段开头问题的答案,首先美国可耕地面积远远超过中国,相对农业人口还不到中国农业人口的零头,并且全是已农场的模式进行规模化种植和管理,机械化程度自然更不用说了。另外,还有巨额的农业补贴政策和农产品与期货市场的有机结合,因此大幅度降低了粮食的种植成本。所以即使在海上漂了一个月到达中国也要比本地的粮食价格便宜。  但是个人觉得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农业人口的逐步减少,规模化和机械化农业将会大面积推广,以黑龙江省为例,目前该省农业机械化以达到90%上,统种统收的规模化种植,让该省的粮食产量与质量大幅提高,2011年黑龙江省粮食总量达到1114.1亿斤,全面超越河南省,成为全国第一粮食主产区。 
二、国际资本布局中国农业产业  
我国是农业大国,市场利润空间巨大,国际资本利用转基因大豆这个冲开的缺口实现效益最大化。并通过散布观点妨碍产业政策论证,制造舆论歪曲市场本质,培植代言阻碍政策扶持的布局,来实现市场垄断地位。 
2003年的“大豆风波”以后,“A、B、C、D”四大国际粮商全面进军中国市场,利用其雄厚的资本及进百年的粮食流通经验,大面积收购入股民营和地方国有粮油企业。目前我国粮油加工行业75%以上被外资控制,并且已从早期单一的油脂行业过渡到现在的包括面粉、大米、饲料、食品等全粮食领域,产业链条由种植、贸易、加工,到消费终端全面打通。以益海嘉里集团为例,占地面积500亩以上的粮食工业园区在全国各地共计80余个,并且每个园区内都是可生产米、面、油的全产业园区,然后再以每个园区为中心向周边市县乡延伸,进行粮食贸易、仓储、物流、订单种植等业务。 
三、粮食加工业产能过剩 
以商品化程度最高的大豆为例,目前我国每年大豆实际需求量在4000万吨左右,而实际全国的压榨能力在8000万吨以上,每年的进口大豆和国产大豆总和在7500万吨以上,产能过剩一倍左右。因此导致自2012年末至今,许多贸易商及加工企业在采购进口大豆的时候并不是以加工为目的,而是利用信用证的金融工具,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赚取利息差。严重的产能过剩不仅浪费了国家资源,降低了国产大豆市场地位,同时加剧了行业风险。 
四、加工企业资金成本高,营销模式落后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粮食贸易和加工企业的利润是极其微薄的甚至有的企业还处在利润微亏的阶段。以菜籽压榨企业为例,总成本中75%以上为原料成本,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采购原料,经过加工后,原料的15~18%转化为菜籽油,80%左右转化为菜粕。在产品销售的过程中,油脂的价格是粕的2~3倍,但消化的速度是比较缓慢的,而粕虽然相对价值偏低,但由于市场需求大消耗快,因此粕的消化速度比油脂要快的多。所以多数的压榨企业都是将粕作为资金回流重要方式,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以油脂作为利润的增长点。 
但现在的问题是,饲料企业作为粕的最大需求方在采购粕的时候,很多都是存在账期的,短的一周多则半月,这样就降低了压榨企业的资金回流速度,影响企业正常运转。因此,逼迫压榨企业利用代理商的方式销售粕,让代理商先支付粕款,抵消饲料厂的回款账期,然后让出一部分粕的利润分给代理商。这样的营销规则在粮食加工行业已经运行了20多年了,一直没有改变过。 
五、粮食产业应积极拥抱虚拟市场 
发达国家农产品市场购销体系已有超过160年的历史,是时间历史锤炼出的经济创新精华,它不是赌场,是其对货币体系、商品期货、外汇交易、金融衍生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充分体现。 
经查询资料,分析国外发达市场体系:期货市场与期货交割仓库网络构建形成系统,有效地衔接种植、加工、贸易、流通、信息、科研和资本,对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有序传导,实现互相承接推动。在有机高效的市场体系之内,农户粮食没收割就可利用期货市场高价卖出获利;加工企业没开工,就可提前选低价完成全年采购;贸易商则可用基差锁定利润,控制风险;信息机构在市场波动中推波助澜;期货市场的标准化仓单交易,能有效引导相关品种种植;游资,也就是西方的商业基金和投机基金的选择不在现货市场,而是积淀在期货、外汇及相关衍生品市场,为实体产业实现利润服务(当然有的基金最终损失消亡)。这种市场体系的优势体现在:种植、加工的风险和利润转嫁给市场的投机者,即使出现象次贷危机、欧债危机那样的问题,买单的并不是本国的实体产业,而是国际接单者。  
对比分析两种市场体系的区别:一个是通过市场体系,把利润诉求和风险转嫁给投机者,“市场有风险,贫富自承担”。就像近期国际、国内大豆市场消费不旺,港口进口大豆库存积压六百多万吨,但是市场可以炒作虚无飘渺的天气、作物优良率和播种面积等,由此炒出高价格给企业对冲保值提供机会,使实体产业的种植、加工效益得以实现,潮水落的时候,由投机者买单:另一个是产业链条互相夺利,尤其很多市场主体并没有加工转化的能力或目的,就是投机赚差价牟利。这些主体的过度介入,浪费了巨大的资金、物流、仓储、人力资源(部分贸易商)。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可以说是投机者的市场,真正应该参与其中的粮食企业、加工商屈指可数,种植者几乎为零。最近业内有一个商业模式值得探讨:组织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统一跨年度采购,一方面可以使企业生产成本透明,锁定加工利润降低风险;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控制加工节奏,降低产能过剩的影响。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

  • 时间:2024年5月10-12日
  • 地点:中国·江苏·南京国际展览中心
  • 今天距"粮油会展发展网【官方网站】第十四届IGPE中国粮油展【官网】粮油展【官网】粮油精品展【官网】大米及装备展【官网】面粉及装备展【官网】杂粮精品展【官网】"开幕还有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