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月15日召开的湖北省粮食工作会议获悉,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鱼米之乡”湖北正加快构建华中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通过完善“以武汉阳逻港为核心枢纽,襄阳、宜昌、荆州、黄石4大粮食物流产业园区为支撑,N个重要粮食物流节点布局为补充”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不断夯实湖北粮食安全根基,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贡献更多粮食力量。
依靠三级网络全覆盖,湖北粮食应急保障跑出了“加速度”,“保障本省、引领华中、辐射全国”的四梁八柱加快构建。在武汉阳逻港,大型吊机正从货轮上吊运粮食,两个5000吨级散粮专用泊位年吞吐量可达400万吨。在码头不远处,一条5.4公里长的铁路专线与京九京广铁路相连,构建起北粮南运、外粮内运、鄂粮外运的粮食物流大通道。“通常都是从长江口海轮转江轮到我们码头,运到各地储备库点和加工厂里。”湖北港口武汉金控港口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炳望介绍,通过先进的绿色储粮技术和高效的物联网监测系统,粮温、湿度等数据实时上传至省级智慧粮库平台,实现“千里眼”监管。
以该中心为核心枢纽,襄阳、宜昌、荆州、黄石4大粮食物流产业园区形成战略支点,通过“公铁水”多式联运,保障粮油物资调配到位。而在基层,数千个应急供应网点如毛细血管般深入社区乡镇。仅武汉市应急供应网点达491个,日应急加工能力超8000吨。“统筹粮油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将全市320家大型商超门店纳入应急供应网点,统一编号、挂牌、签订应急保供协议,市区财政安排网点年度运营补贴。根据网点经营情况,实施动态调整。网点平时服务居民采购,应急状态下保障终端供应,实现平急两用。”武汉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为改变以往山区粮食供应以外调为主的局面,补足粮食仓储短板。今年,湖北还将大力在山区布局新建、改扩建粮库,构建粮库网络以满足各地需求。十堰郧西县总投资8180万元,将建成4栋高标准粮库,仓容总量可达3.4万吨,极大提升郧西县的粮食储备能力。
此外,通过科技赋能智慧监管,湖北储备粮实现“常储常新”。当前,湖北正深入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市县通过拆旧建新、改建扩建等方式务实开展高标准仓建设。以准低温仓为基础,因地制宜推进气调储粮、仓顶光伏等10项绿色储粮技术应用。目前,全省地方国有粮库现有完好仓容达到210亿斤,高标准仓规模达到102亿斤,仓房设施功能完善,仓容完好率达到98%以上。今年全省将建设粮食仓储物流和应急保障项目68个,实现优粮优储,增强粮食供应链韧性。与此同时,省、市、县三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通过信息化监管平台推进数字管粮,加强在线实时监管,实现穿透式监管。承储企业充分运用粮情监测系统,实现科学储粮。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